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搜狐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岩茶知识体系的复杂,源于它种类繁多的树种,加上堪称六大茶类中最考究的制作工艺。
“岩骨花香”名声在外,还有一大堆听起来很专业的术语,让不少新茶友心生好奇,跃跃欲试。
有些朋友按捺不住,在小某书看了几篇入门科普,看个一知半解,就大摇大摆地入坑了。
买了几泡岩茶回去,喝了两次没喝懂,又忍不住在社媒上大放厥词:“真不知道岩茶有什么好喝的!”
类似的剧目,每天都在茶圈中上演。
写这么一段,倒不是批评,只是想劝劝这些心急的朋友,喝岩茶急不得,也别急着下定论。
展开剩余87%试了几次不满意,可以多问、多看,别轻易否定它。
否则,周围的看客,只会看到一个胡搅蛮缠的人。
当然,这样的人终归是少数。
昨天后台收到一条留言,来自一位新茶友。
“最近开始喝岩茶,闻干茶的时候都很香,可一喝到嘴里,味道就差远了,不是苦就是涩。”
估计不少新茶友都有过类似的体验,冲泡时香气四溢,把人的期待值拉满,结果喝到口中,却大失所望。
“是茶的问题,还是我的问题?”茶友真诚发问。
这样的思路才是对的欧皇证券,一款茶喝着感觉不理想,背后往往有多方面的原因,不能妄下定论。
《2》
喝茶很重要的一点,是香与水的交融。
即,香气能落入汤水中,融进去、喝得到、咽得下,饮后唇齿留香。
如果一款茶盖香或干茶香迷人,茶汤滋味却寡淡、苦涩,甚至带有杂味,则是明显的“香不落水”,说明茶叶品质不佳。
出现这种情况的岩茶,很可能在原料中拼配了一些高香的品种,专门用作提香。
提高了香气,但工艺不到位,就很容易出现香不落水的情况,即喝起来感受不到香气。
岩茶的制作工艺中,焙火是关键。
火功的高低,会影响一款岩茶的风味、品质。
如果焙火过度,茶叶内部的糖类、茶氨酸等滋味物质就可能被破坏,产生焦苦味。
这种情况下,虽然部分香气物质被保留,闻着依旧有香气,但茶汤中好的滋味物质所剩无几,喝起来自然不尽如人意。
一款茶的风味,是由香气物质和滋味物质共同构成的。
香气物质大多具有挥发性,被高温激发后飘散到空气中,率先被茶客感知。
而滋味物质则会溶于水,要用味蕾来品尝。
当一款岩茶只有香气物质正常发挥,而滋味物质则因为工艺的失误拖了后腿,就会出现“闻着香,却不好喝”的矛盾情况。
《3》
除了焙火不当之外,岩茶在做青和存储环节出现问题欧皇证券,也会使茶汤喝起来不如闻着舒服。
做青同样是岩茶加工中必不可少的一环,决定着岩茶风味的走向。
做青后的茶青,内部的部分苦涩物质随水分排出,发酵程度提高。
按照武夷当地制茶师傅的说法,做青轻一些,清香更浓;做青重一些,果香更浓。
但如果做青不足,茶叶很可能带有青味;做青太重,发酵程度过高,又容易出酸。
这些异味很少在干茶中展现,只有浸入到茶汤中,才更容易被茶友察觉。
另外,存储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也很大。
干燥的茶叶容易吸湿吸味,岩茶也不例外。
如果存放不当,让岩茶吸收了外界的水汽和异味,茶叶必然会生出酸味、鱼腥味、烟味、霉味等各种怪味。
这些气味,在干茶状态下不一定明显,但一经冲泡、水汽蒸腾,问题就会暴露出来。
另外,还有一种干茶闻不出异味的情况,和茶友们闻干茶香的手法有关。
激发干茶香,需要借助蒸汽的热量。
很多茶友没有温杯摇香的习惯,只是单纯地打开包装直接闻干茶,就闻不到更深层次的香气。
闻干茶香时,需要先用沸水温杯,将盖碗烫热,再投入干茶,合盖摇晃几下。
茶叶在蒸汽的熏蒸下受热打开毛孔,释放出气味,掀开盖碗的一个小口就能闻到。
但如果,温杯时的水温不够、盖碗温度也不够高,茶叶中的某些异杂味就可能无法被激发出来,直到喝进口了才被察觉。
《4》
当然,也并非所有闻起来香、但不好喝的茶叶,问题都出在品质上。
有时茶叶本身品质不错,但冲泡方式不当,一样会导致茶汤浓苦不好喝。
冲泡岩茶,常见的投茶量是110毫升的盖碗, 投8克干茶。
市面上的大多数岩茶都是独立泡袋装,每袋正好8克,无需称量。
冲泡时,茶友们只需选择合适容量的盖碗。
如果盖碗太小,茶多水少,就容易泡出苦涩味;反之,茶少水多,茶汤又会偏淡。
另一方面,要注意出汤速度。
优质的岩茶,内含物质丰富,如果注入沸水后长时间闷泡,其中的苦涩物质便会大量释放,使茶汤变得浓烈、刺激,好好的茶汤就这么被泡坏了。
正确的冲泡节奏是,沸水环壁注下后,立刻合盖出汤,时间控制在7-8秒内。
《5》
最后,还有一个常被忽略的原因——每个人嗅觉的灵敏度不同。
一些比较轻微的异味,可能会被部分嗅觉不那么灵敏,或者比较粗心的茶友忽略。
当茶汤喝到口中,与口腔直接接触时,那些缺陷才再次暴露出来。
嗅觉也许会骗人,但味觉永远是最后一道保障。
因此,我们也不能单凭一款茶的干茶香就断定它的好坏,茶汤喝到口中,才见分晓。
若一款茶因为工艺、仓储的失误而产生异味,则有损害身体的可能,茶友们最好尽快舍弃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欧皇证券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发布于:福建省冠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